让他们渴望移民,愿意移民。
帝国的百姓,有着很浓厚的乡土情节。
必须要让他们打破心中的恐惧,才方便人员流动。
秦瑶乘坐的车辆,刚停在大王镇门口。
她就看到收拾利落的镇长,带着村民在村口迎接。
秦瑶看到这种情况,她皱着眉,对着唐国陪同的官员说道:”这个状态不行。
我们要拍摄真实的农村场景,让他们平时做什么,现在依旧做什么,力求表现的真实。”
秦瑶知道任何人在摄像机面前,他都无法展示出真正的自我,肯定会有一些表演的痕迹。
她只能力求拍摄的效果完美。
唐国随行的官员,立刻上前说了几句。
村民这才各自散去,回家整理自己的田地,为春耕提前做好准备。
秦瑶一行人来到王铁牛的家中。
这是一栋寻常的木质房屋,院子里养着猪和鸡鸭。
王铁牛正在院子中扫地,他看到秦瑶一行人到来,憨厚的笑了笑。
秦瑶主动上前,她先表明自己的身份,随后请求道:“我们准备拍摄一集纪录片,记录王铁牛先生的日常工作。
我们会给王铁牛先生一笔酬劳,希望王铁牛先生能配合。”
王铁牛憨厚的问道:“你们这个纪录片,会在长安播放吗?”
秦瑶笑着回答:“这是我们与唐国礼部共同拍摄的纪录片,会在唐国各大城市上映。”
王铁牛听到这个回答,他直接说道:“这样的话,我一分钱不要,还会全力配合你们拍摄。”
他用独到的眼光,察觉到温室大棚的利润。
王铁牛当然也能察觉到,他成功之后,跟风的人会非常多。
到了那时,必须有独到之处,才能把商品卖出去。
冬天能买得起黄瓜等蔬菜,必然是勋贵之家。
这些人非常有钱,他们不在意价格,但十分在意健康。
他可以在纪录片之中,传达他用健康的方法种菜。
这样必能得到上层的认可,他也就不需要害怕竞争。
秦瑶看着王铁牛眼中的狡黠,她根本不在意。
无论王铁牛有什么想法,她的目的就是拍好纪录片。
王铁牛答应配合之后,他们就前往蔬菜大棚的所在地。
秦瑶在路上,给王铁牛一份剧本。
“王铁牛先生,你就按照自己平常的习惯行事,如果不知道说些什么,可以参考这份剧本。”
王铁牛低下头,纠结好久才说道:“这个,这个,我不识字。”
秦瑶无奈,她只能翻开剧本,教导王铁牛。
纪录片没有剧本,拍摄出来的东西也没有任何起伏,平平淡淡的东西根本吸引不了人。
他们很快来到蔬菜大棚,玻璃外墙在太阳下闪闪发光。
现在的时节,唐国这里已经需要穿上毛衣。
他们走进蔬菜大棚,扑面的热浪吹拂在脸上。
秦瑶不由自主打了一个喷嚏,她下令摄制组开始拍摄。
王铁牛进入玻璃大棚,准备拍摄纪录片。
摄制组先拍摄远景,他们来到旁边的小山上,整体拍摄占地五十亩的蔬菜大棚。
巨大的玻璃箱体在太阳下闪闪发光,这个场景美轮美奂。
远景拍摄完,进入到蔬菜大棚内开始拍摄。
王铁牛在一旁介绍道:“这就是我的蔬菜大棚,这里种的是黄瓜。
我种了十亩黄瓜,十亩韭菜、十亩茄子、十亩长豆、十亩芹菜。
每日的收获大量的新鲜蔬菜,受到了长安城的追捧。
每日至少能给我带来三五百两银币的收益。”
秦瑶听到这个收益,她都有些羡慕。
她每个月的工资,那也只有三十六两银币。
他一个月的工资,都不如这位王铁牛一天挣的多。
他们拍摄蔬菜大棚的过程,王铁牛不经意之间,在摄像头前与同村的人聊天。
“小光,你守着自己那五百多亩地,只能挣一个辛苦钱。
现在国家的政策好,跟着我干蔬菜大棚,你一定会发大财。
咱们唐国的农业大有可为,每一户家庭都有数百亩地,还有那么多土地无人问津,我看着都心疼。”
秦瑶听着这句台词,这明显是唐国的官员让王铁牛加上,想要通过纪录片吸引新的移民。
这句话确实符合事实,秦瑶也就没有打断。
纪录片的拍摄过程很辛苦,他们在大王镇停留半个月时间,总算记录了唐国基层乡村的情况。
这些原始胶片会运到帝国,有专业的剪辑师,根据帝国的需求,剪辑出成片。
秦瑶还复印出一份胶片交给唐国。
由他们教导唐国礼部的官员,剪辑出毫无技术含量,最朴素的纪录片。
秦瑶忙完这件事,她查看朋友发来的信息。
欧洲各国,有很多值得拍摄的事情。
至于中东那两个国家,实在是太远了。
两国有着大量的游牧部落,国家统治力度不强,除了大城市之外,其他地方的安全性也没有保障。
秦瑶翻到一个新消息,楚国东北部的洛林地区,发现了大量的煤铁矿。
只要是帝国稍有学识的人,谁都知道储量庞大的煤铁矿,对于一个新兴国家意味着什么?
楚国有了煤铁矿,他们就能建造煤铁复合体,生产大量的钢铁。
钢铁对一个国家,它的作用毋庸置疑。
工业的发展与钢铁的产量和质量密不可分。
秦瑶立刻带着团队,从唐国港口乘船赶往楚国的黎明港。
地中海风平浪静,客船很快抵达黎明港。
这个楚国南端,地中海沿岸的港口,现在已经变成楚国最繁忙的港口。
小主,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,后面更精彩!